首页范文正文

音乐活动中的品德教育作用很大

扫码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音乐活动中的品德教育作用很大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梁丰幼儿园 钱晶莹

本周的主题是“我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侧重于培养幼儿的品德素养,学习礼貌用语和与人交往。在音乐活动“对不起、没关系”和“两只小象”中,融合了礼貌用语和人际交往的内容。

毛蓓蕾老师曾指出:“音乐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感染力,往往比教师直接说教更有效。”的确,单纯的说教可能效果不佳,因为孩子们在家中和学校听过太多训斥。然而,通过两次音乐活动,幼儿的行为发生了积极变化。

这两首歌曲都以富有故事*的语言呈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学会歌唱后,他们开始分角*表演。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幼儿总结歌曲蕴含的教育意义,让他们自行得出结论,而非由我总结。这种方式不仅让幼儿领悟了音乐之美,也提升了他们的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类似问题时,许多幼儿都会告诉我: “ 某某没有跟我说对不起,某某不跟我玩……”。此时,我便运用歌曲的感染力来提醒他们,收效显著。

当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鲜明,有的孤傲自封,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甚至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音乐教育在促进幼儿个*健康发展方面尤为重要,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修养,美化心灵,培养活泼、开朗、乐观、勇敢的品格,以及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

为了发挥音乐教育在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音乐的运用不应仅限于播放乐曲或歌曲,教师自己的演奏、哼唱以及幼儿的演唱或哼唱同样有效。关键在于选择的乐曲与教材在思想、基调、意境和情节发展上相符、协调。

2. 音乐是手段,目的是更好地进行品德教育。在采用音乐手段时,要注重实效,避免滥用或将品德教育活动转化为音乐欣赏活动。

 

第2篇:音乐教育中的表情教育

在音乐课上,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场景:一些幼儿毫无表情地唱歌,而教师则不断地提醒:“小朋友们要用表情来演唱这首歌,脸上要展现笑容,让我们看看谁能唱得最美!”在这里,教师常常采用模仿式的练习来教导表情。然而,有人未曾意识到,在音乐教育中,表情并非可以随意添加或省略的,它应该是孩子真情自然流露的表达。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让幼儿清晰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和美的要素,让他们能够自然地通过某种表情来表达歌曲。

那么,是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表情呢?教师又如何引导幼儿表达情感呢?

一、乐句决定了音乐表演的表情丰富程度。 当孩子们初次接触音乐时,我们首先让他们理解乐句的概念,逐步认识到每个音乐作品都由一系列乐句组成,有些乐句会重复,有些会对比,有些则包含各种变化。因此,从孩子们入园开始,我们就应该进行乐句感知的训练。训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当唱到句末最后一个音时敲一下鼓;当唱到句首第一个音时拍一下手;在句末最后做一个动作;或者采用在唱到句末最后一个音时摘取一颗星星的方式来演唱。当幼儿能够通过身体动作的反应来感受和理解乐句的起始时,就表明他们对音乐结构有了一定的理解。

一旦幼儿理解了音乐结构,感受到了音乐的整体,他们就可以通过某种力度、速度和音质来表达出来。例如,当我*奏《洗手帕》的音乐时,我可以通过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调来演奏,而幼儿则可以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当音乐强劲、缓慢、低沉时,孩子们可能会有力地搓手帕;而当音乐柔和、快速、高亢时,他们可能会轻轻地搓手帕。这样一来,幼儿就会意识到对音乐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传达不同的含义。

二、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幼儿表达情感。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歌曲的歌词也会影响幼儿的表情。例如,《迷路的小花鸭》一曲,第一段讲述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第二段讲述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了。幼儿都有类似的经历:迷路时会感到伤心,回家时则会感到快乐。我们可以教导幼儿,在演唱时根据歌词的内容,用不同的表情来演绎。比如,在演唱第一段时,可以用伤心、难过的表情;而在演唱第二段时,则可以用欢快的拍手和轻快的速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有表情的演唱,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微笑,而是要展现出音乐作品中那种自然流露的情感。

教师在处理歌曲时通常会根据歌词表达相应的情感,比如,唱悲伤的曲子时会露出愁容,唱快乐的曲子时会面带笑意。一般而言,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但在处理教育*歌曲或讽刺*歌曲时则要注意特殊情况。例如,《爱护小树苗》的后两句:“别摇别摇快别摇,好孩子要爱护小树苗”,在演唱时不应该板着脸,而应该表现出亲切的态度。同样地,当演唱《粗心的小画家》这首讽刺歌曲时,也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表情不宜过于夸张。

三、演唱时的力度和速度直接影响着表情。 当我们教唱一首歌曲时,并不要求幼儿立即唱得响亮或轻柔,也不要过分强调快慢、强弱等因素,因为这可能会让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变得模糊。相反,我们应该要求幼儿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来演唱,然后帮助他们理解歌词和乐曲的意境和意义,抱歉,还没完呢。让我继续:

启发幼儿按照他们认为适当的力度来演唱和表达。例如,歌曲《卖花姑娘》和《新年好》虽然旋律相同,但意境不同。因此,我会提醒幼儿:你认为这两首歌表达的心情相同吗?如果不同,你能否分别说出它们所表达的心情?通过分析歌曲的意境,幼儿自然会用关切和同情的心情来演唱第一首歌,而用快乐的心情来演唱第二首歌。一般来说,这样的演唱会明显地体现出力度的增减。

速度主要通过拍子的节奏来决定。我们不应该直接要求幼儿唱得快或慢,而是应该让他们感受歌曲的情感,并根据情感的变化来调整唱歌的速度。比如,在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时,我会提醒幼儿:勤快人是怎样劳动的?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懒惰人又在干什么?他们的样子会是怎样的?请你们像真正的勤快人那样,展现出越干越欢、越干越有精神的样子。同样地,请你们像真正的懒惰人那样,展现出越睡越熟、越睡越没精神的样子。通过思考和角*扮演,幼儿会自然地用快或慢的速度来演唱。

最后,在引导表情时,教师的示范至关重要。教师不应该成为让幼儿一味模仿的对象,而是应该成为能够给孩子灵感和启发的引导者。同时,教师应该直接向幼儿表明有表情的歌曲实际上意味着什么。

 

第3篇:浅探音乐教育在隐*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隐*教育是指运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等多种手段,使个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一种认知方式。音乐教育具有间接*、渗透*、隐蔽*与有效*等隐*教育的特点;同时具有感悟*、无意识*与深刻*等隐*教育的特质。因此,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共*。文章从两个方面阐述的属隐*教育的音乐教育的特点,并强调音乐教育是隐*教育多种形式中的一种最重要的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育隐*教育

隐*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菲利普·W·杰克逊在著作《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课程(hiddencurriculum),并很快得到教育界的认可[1]。从此,国内外一些教育理论家逐渐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有意识、有计划的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无意识的学习结果”,而这种无意识的学习结果往往与学校的制度特征、集体生活、学习气氛等密切相关,对课程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于是,教育家为把其与课堂教学中的显*课程、正式课程相区别,把其喻为隐*课程、非正式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随着隐*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隐*课程中获得的价值、态度、规范、动机不仅隐含在学校的“非正式文化的传递”之中[2],同时也存在于学校之外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中,于是隐*教育作为隐*课程的一个概念出现了。隐*教育正是给受教育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辅助受教育者自生自长,受教育者并不感到有外力强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音乐教育则在众多的隐*教育中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音乐教育具有潜行的特点

音乐教育不是说教(除了基本的技巧教导),这是音乐教育天生的气质,它的至美潜藏在万事万物之中,它通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施受教双方,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只是实行传与受之外的媒介和方式,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首先,音乐对生理、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对生理的作用:分为物理*影响和神经生理作用。音乐引起人体的生理变化,大部分是由神经传导途径来实现的。音乐以其优美的悦耳之声产生松弛、安慰和镇静作用,令人心旷神怡。音乐可促进在脑右半球的活化,那些悦耳动听、符合人体生理节律、能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从而促进某些神经逆质的分泌转化,起到调整恢复体内的平衡状态的作用。在我国对音乐的生理的神经奇功效的认识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时主要以音乐作为养生、怡情的手段,并逐渐发展为以音乐作为诊病、治病的一种手段。比如,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音五味》篇中详细地记载了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的音阶调治疾病的内容。宋代欧阳修曾说:“吾尝有忧郁这疾,而因居不能治也。受宫音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在体也。”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的张子和,善用音乐治病,如:“以针下之时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至明代,对音乐治病的机理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对音乐治病转篇《律原》,提出音乐“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清代医书《医宗金鉴》,更进一步深入地将如何发五音、五音的特点与治病的机理作了详细的描述[3],由此可见,音乐对生理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音乐对心理的作用: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不仅是一个生理过程,也是心理过程。《乐记》曾写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乐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经过对情绪的影响而实现的。简言之就是音乐可直接引起人的情绪的变化。因此,情感*条件是实施它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唱论》中要求“情、声、形、味”,“情”居首位,可见“情”的重要*。“艺术如果没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引起人们情感深处共鸣的内在感染力,它也就没有生命了。”(靳凡)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具有最高的感人效力,它能使人产生喜、怒、哀、乐、忧、思、悲、恐的情绪变化,又能使人瞬间心旷神怡、情绪优越;音乐具有最直接、迅速、深刻地影响人的内心世界的特征。荀子在《乐论》中谈到:“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柏拉图则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4」

 

0
0
收藏0

相关推荐